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76章豆奶产业链





  第二天,杨晓晓起了个大早,跟去供销社拿菜的方海平跑了一趟,回来的时候车上就多了七十斤萝卜。

  她把萝卜用自行车载着送到昨天那户人家家里,男主人看着放在自己面前的一麻袋萝卜哭笑不得。

  也不怪古时候就流传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这句话。在这种教育相对落后的山村,很多情况下,男人是比女人通情达理很多的。

  男主人看着杨晓晓送来的萝卜,把昨天的误会说了一遍,还连连向杨晓晓陪不是,让她把萝卜拿回去。

  但杨晓晓既然送过来了,肯定就没有拿回去的想法。她做事向来是这样的,果断决绝,从不拖泥带水。

  送完萝卜,杨晓晓就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方巧云家。

  这个时辰方庆良刚好放牛回来了。杨晓晓就把昨天在县城里和刘毅说的事儿,跟他提了一遍。

  听说杨晓晓居然拉到刘毅帮忙出钱买奶牛,方庆良也意外得很。

  “你咋跟他说的呀?这刘毅我知道,可不是善茬儿。咱们村儿在县城做生意的人还少么?但做起来的人有几个?凡是有身家的,那都不是好对付的人。”

  杨晓晓就把他许给刘毅的条件说了出来,然后就请方庆良帮忙算算,要是他真帮忙买五头奶牛回来,每年伺候他们吃喝拉撒,人工得花费多少钱。

  方庆良毕竟是有经验的,拿着烟斗在地上大略算了一下,没过多久就把成本算了出来。

  “这总的算下来,一年怕也得花1万多块钱吧,还不算包地的钱。你想啊,那么些牛牵回来,光这一块地可不够放,那每年得吃多少草啊!”

  “那你就算进去,反正这些钱就当是他出资入的股份,算少了都是咱们亏,到了年底还要分红利给他的。”

  方庆良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又一听说分红,立刻点了点头。

  最后集合所有的费用一算,开一个奶牛养殖场,一年的费用起码也得三到四万。到时候买牛的钱他们自己先凑一部分,再把刘毅出的那部分算进去,这样分给他的股份也能少点,他们才有说话权。

  把结果一算出来,杨晓晓和方庆良两人就先筹了一万多块钱,又通过徐东灿把这个消息告知刘毅,并写好合作协议书,让他转交给刘毅。

  看杨晓晓在短短两天之内就把这些事情办好了,刘毅非常满意。

  杨晓晓第二次去他们酒楼送菜的时候,刘毅就把二万块钱的现金拿给了她,也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好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把豆奶厂30%的股份分给刘毅,杨晓晓也是挺不情愿的。她的灵泉算是她创业道路上的一个隐藏筹码,可惜不能把它对外公布。要不是他们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的话,她才不愿意把挣来的钱白白分给别人呢!

  四天之后,方庆良就带着五头奶牛从隔壁县回来了。有了开豆奶厂的资本,杨晓晓也更加干劲十足。

  她找来黄夏荷的丈夫谢长林,让他向各个村子里的乡亲征收黄豆,价格八毛钱一斤。

  一听到这个消息,整个莲花乡的乡亲们都沸腾了。以前黄豆在他们乡下可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家家户户种一点是一点,都是拿来平时吃或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拿来磨豆腐的,有多种的也会拿到供销社去卖。

  但是供销社给的可不是这个价,有时候会降到六七毛。

  只过了三天时间,谢长林就收到了近五百斤黄豆。当然,收黄豆的钱也是杨晓晓事先给他的,都算在豆奶厂的启动资金里面。

  方庆良的工作主要是伺候几头奶牛,让他们吃好喝好多产奶,对杨晓晓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有了奶牛,杨晓晓家的豆奶供应量一下子暴增,每天早上都能多卖几十块钱。剩下的部分则以每斤一块五毛钱的价格提供给天鲜楼。

  天鲜楼有自己的司机,每天天不亮就会拉着专用的豆奶桶过来杨晓晓家收豆奶。

  但是随着需求量的加大,杨晓晓又面临了新的问题,他们家的石磨根本磨不过来,前两天都是找了方巧云半夜起来加班,才把豆奶赶出来的。

  后来杨晓晓找人打听,知道县城里有专门磨豆浆的机器卖。于是就跟方庆良商量着,又去买了台机器回来。

  一个星期之后,豆奶厂的豆奶供应链终于走上了正轨。

  谢长林负责收豆子,黄月梅和黄夏荷则负责做豆浆,方家负责提供牛羊奶,店里的煎饺和韭菜盒子这些东西也慢慢的卖的少了。

  毕竟人不能太贪心,这条豆奶的产业链是杨晓晓好不容易才连接起来的,销路也有保障,若是因为搞别的副业,而耽误了做豆奶,不是得不偿失么?

  决定以后专门卖豆奶和玉米汁儿了后,杨晓晓就把这个事情跟黄月梅他们讲了一遍。至于其他的东西,黄夏荷跟黄月梅两个要是有空就弄点,没空的话就干脆不卖了。

  在他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的时候,村里也有不少乡亲找上门,想到他们的牛奶厂找点活儿干。

  但是杨晓晓都没答应。在外面随便找来的人,她可不敢用。再说这大河村的人,往日可没少欺负他们家,她这个人记仇的很,就是有一点好处,她现在也不想让这些人白占了。

  不过人手紧缺也是杨晓晓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家考虑了两天之后,她就想起了她的表姐黄仙妹。

  前段时间听黄月梅说,黄仙妹嫁人之后,在婆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她婆家那地方是比黄家湾更深的深山里,一年四季除了种点田地根本没有别的出路。要不是他丈夫和他老丈人以前靠卖柴挣了点儿钱,他们根本连结婚的钱都没有。

  但是人来了,以后住哪儿呢?总不能让他们睡野地里吧。

  听说她为这个问题为难时,黄夏荷就说:“那有什么为难的?让他们去我那儿呗。咱家虽然穷了点,但是房子还是有几间,我那两个姑子出嫁以后,到现在还有几间屋空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