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节(1 / 2)





  芟秋笑着打趣她,“瞧这架势,倒不像崔二郎娶你,反而像你要娶他似的。”

  瑶华请她进来坐下,“也是靠他,我才有这番底气。”

  芟秋里外瞧了一遍,处处稳稳当当的,丝毫不见慌乱。心中暗暗点头,太妃和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而走进了瑶华的厢房,那案上放着两件做到了一半的雪白寝衣,瞧着大小,应该是给崔晋庭和恩哥儿做的。

  瑶华脸有点热,忙将针线衣料收好。

  芟秋笑着问她,“可是真心愿意嫁给崔二郎?”

  瑶华也不瞒着她,“他待我一番心意,我到底不是铁石心肠。反正我从来没准备嫁人,于这方面没什么奢望。他要是待我真心,我便回他实意。若真的哪天他起了花花肠子,我便去求太妃收留我。”

  芟秋呸她一口,“口没遮拦的。如今,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瑶华摇头,“我俩尽量简单,能省则省。便是成亲那日,要是能请的太妃和长公主来见礼,就再好不过了。”

  芟秋点头,“这个是自然的。崔家那头跟崔二已经一刀两断了,而和家那头,也是极不靠谱的长辈。在西园做出那种事来,居然连个软话或者补偿都没有。这种亲戚,以后也不要再来往了。到时,长公主便作崔二郎的长辈,太妃便来做你的长辈,该有的,都不会委屈你。”

  瑶华点头,“那边我也没送信过去,实在是怕了节外生枝了。”

  芟秋拍了拍她的手,“不用怕。那边做出这样的事情,理亏的是那边。便是日后敢拿来说嘴,她们要是不怕丢脸,你大可怼回去。崔二郎并非池中之物,终有出头的一日。”

  瑶华失笑,“我又不是因为这个才嫁他的。”

  说完了婚事,芟秋问,“恩哥儿呢?”

  瑶华朝着湖对面一扬下巴,“在书院呢,还没几日便是童子试了。江先生留着开小灶呢。”

  芟秋想起恩哥儿那副小大人的模样,极为想念他,“那便让他安心备考,待考完了,带他去观中住两日,太妃也很想念他。”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某人飘过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玻璃心 6瓶;欢颜 4瓶;咫尺天涯621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章 姐凭弟贵

  瑶华原本想着一切都静悄悄的进行,除了知情人之外,能好谁都别惊动。

  但有些事情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在童子试过后的第三日,瑶华正把恩哥儿收拾地干干净净,准备让闵婶带他去薛太妃所在的庄子玩上几日。马车还没套好,外面就有人砰砰砰敲门,高喊着,“可是和尧恩府上?”

  罗明罗亮悄悄爬上墙头,朝外一看。忙一人去开门,一人去里面禀告瑶华,“和娘子,是內侍前来传话!”

  瑶华一惊,內侍前来传话,为何喊的是恩哥儿的名字。赶紧请內侍进来。

  那內侍是个面生的人,一张笑脸朝瑶华和恩哥儿行了一礼,“恭喜恭喜,府上小公子得了童子试初试的头名,官家特召至中书省复试。”

  啊?瑶华又惊又喜。

  江海清只说让恩哥儿去试试,她也觉得恩哥儿去累积一下经验,重点还是放在秋天的乡试上,根本没抱多少期望。但……竟然是头名!

  瑶华拉着恩哥儿的手,愕然之后就是狂喜,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恩哥儿倒是比姐姐还淡定,对內侍道,“还请公公稍后。”

  他拉着瑶华进了屋,“还劳烦姐姐帮我准备几个荷包。”

  瑶华这才回过神来,“对对对,瞧我,竟然高兴得……”

  她难得这般失态。连旁边的闵婶都笑了,“姑娘,这才是童子试呢,要是回头恩哥儿得了状元,你可怎么办啊?”

  瑶华笑着,将本是为成亲那日特地打造的一些平安如意的袖珍银元宝抓了一把出来,塞进了荷包里,递给了恩哥儿。

  恩哥儿辞别她,“姐姐,你在家中等我的好消息。”待出了门,他就先递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给了那个內侍,“劳烦公公了,还请公公多指点。”

  “啊呀,小公子这么客气。走走走,我们上车再说,不可耽误了时辰。”那內侍连忙引着他往外走去。

  瑶华见恩哥儿出了门,强忍的欢喜泪水终于落了下来,与闵婶两人对坐着痛哭一场。

  而和尧恩跟着那內侍入了宫,穿过了长长的宫道与长廊,来到一处侧殿,里面还有几个孩子。最小的那个只到他的胸口,反而他是最大的一个。

  尧恩不慌不忙,朝着那几个孩子友善地笑了笑。那几个孩子到底年纪小,颇为局促不安,便是回了恩哥儿一个笑脸,其实也是强挤出来的。

  不一会儿,那名內侍前来传他们,“各位小公子,请跟奴这边走。一会儿便是面圣了。”

  尧恩便率先跟着那位內侍走了出去,来到一座殿中。上面一人穿着龙袍,面白而微胖,留着短须,威严过人。

  众学子连忙行礼,跪地听训。

  这些都是在童子试中表现得特别出色的学子。官家心中很是高兴,众臣也连声恭喜。

  不过一地圆溜溜的小萝卜头,也就是和尧恩这棵小白葱格外显眼一些。

  官家和声问,“下面哪个是童子试头名和尧恩?”

  尧恩从容不迫地又行一礼,“正是学子。”

  官家瞧他长得眉清目秀,虽说是童子,却已有一身从容不迫的风范,特别的赏心悦目。他不由眼前一亮,“都起来说话。”又传尧恩近前来,细细问他是何方人士,在何处求学等等。

  尧恩一一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