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节(1 / 2)





  裴医生目光从木茶壶上移到桌上插着桃花的瓶子上,笑道:“薛知青在这里过的挺悠然自在。”

  薛绒浅笑道:“也还好,就是觉得每天高高兴兴地过着挺好。”

  裴医生感叹道:“但是每天过成像你这个样子的还是少数。”

  薛绒笑着应了,估摸着茶泡得差不多了,便给裴医生倒了茶,问道:“裴医生,您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估计裴医生等的就是她这句话,他缓缓道:“听说薛知青厨艺惊人?”

  薛绒笑着道:“也只是还可以,没有那么夸张。”

  裴医生微微一笑:“可我听别人不是这么说的。”

  薛绒微笑道:“您这是?”莫不是想吃她做的饭菜,总不能是跟她学做菜吧。

  裴医生叹了口气。

  薛绒暗道这看着好像要感慨,便默默的等待他的下文。

  果然,裴医生悠悠笑道:“我当年也是个吃主儿,四面八方的去吃名菜。好吃的吃多了,如今不吃点好吃的便难受的不行。”

  他顿了顿,又道:“我前一阵出门给人瞧病,路上经过名菜馆子,却已经物是人非。”

  薛绒默然。这个时候的名菜馆子大多已经取缔,想吃一道正宗的菜,的确很难。对于一些老餮来说,的确难以忍受。

  裴中医看着薛绒的神色,紧接着又道:“我昨天刚回到村里,便听说薛知青做菜一绝,便想请薛知青帮忙做几道菜。”

  薛绒笑道:“做几道菜而已,您让我做就是了。当不上请字。”

  裴医生顿时开怀一笑,全然不见刚刚的懊丧:“那就麻烦薛知青了。”他将鱼放进菜篮子里,又道:“我也不知道你缺不缺食材,便带了些菜来。”

  薛绒接过,微笑道:“那您急不急着吃?我是现在做还是?”

  裴医生温和道:“我不急,你慢慢做。出门前不久我吃过了饭菜。还有,这些食材都是新鲜的,刚拿到手。”

  薛绒微微一笑,颔首,心道这医生倒挺懂行的。

  想着不好让客人一个人在主屋干坐,景元又出门了。薛绒便去叫了陈敬之当陪坐,跟人家说点话,免得无聊。

  陈敬之慢悠悠的道:“知道了。”

  陈敬之一向都是这个调调,薛绒已经习惯了。看着是不上心的模样,但该做的都会做。

  薛绒便拎着菜篮子到了厨房,准备做菜。

  裴中医是专门来吃菜的,有些快速不费功夫的菜便不太合适了。更何况之前梅英姐还提醒过村里的裴中医,这倒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田春秋也跟着她到了厨房,道:“绒绒,我给你帮忙。”

  薛绒笑了,道:“你怎么对我这么好,老是给我帮忙。”

  田春秋也笑道:“你是我好朋友啊,我不帮你帮谁?帮陈敬之吗?”

  薛绒一时倒是笑了出来。

  她将菜从菜篮子拿了出来。除了两条鱼,还有两斤猪肉,一只鸡。上面都用蔬菜盖着,倒没想到裴医生带来了这么多东西。

  想到裴医生四个菜的要求,薛绒的嘴抽了抽,得,这是个爱吃肉的。

  这一阵吃饭以来,薛绒发现当地人吃饭都偏淡偏甜。裴医生估计也五六十岁了,老年人脾胃虚弱,吃饭不能过于油腻。

  如此看来,做淮扬菜正好。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宜。

  淮扬菜在春秋之时出现,兴起于盛唐,繁盛在明清,被称为“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红楼中描述的菜品多为淮扬菜,国宴也是以淮扬菜为主。

  因选材以河鲜为主,便有“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的食材要求。

  薛绒对食材的要求也是相当的挑剔,可到了这个时代后,也容不得她挑剔来挑剔去。平时做菜也只能努力用仅有的食材做出更好的风味。

  既然裴中医说了食材都是新鲜的,那便更好了。

  最开始自然是是料理大菜。

  因着裴医生带来的鱼是鳜鱼,便决定做一道松鼠鳜鱼。

  松鼠鳜鱼又名松鼠桂鱼。虽然菜名里带了松鼠二字,但确实不是用松鼠做的。只不过是在做好后形状似松鼠,因此得名。

  清代有书《调鼎集》记载:“松鼠鱼,取(鱼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炸成松鼠式,油、酱烧”。

  薛绒利落的杀了鱼,去鳞去鳃去内脏,然后打水将鱼洗了个干净,之后又去了鱼骨。

  淮扬菜讲究用刀,鱼要做出松鼠的模样,这便十分考验做菜人的刀工。

  先直刻,后斜剖。深至鱼皮,还不能破皮,

  如此重复下去,便成了菱形刀纹。

  刻完放下刀,薛绒松了一口气。自己这功夫还好没荒废,看来原身之前也是经常下厨的,耍起快刀来,手随心动。

  此时,锅里的西红柿已经熬成了汁,薛绒舀到了碗里,然后又加入油盐糖酒各种调味料搅拌。

  将裹了淀粉的鱼放到油锅里炸了两道,摆盘拼成松鼠状。锅里只留少许油,再加了蒜末、笋丁、香菇丁等和调味汁一并烧浓,起锅浇到鱼上即可。

  香气袭人,薛绒也动了动鼻子,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发挥超常。

  客人是想品鉴吃菜,最好都趁刚出锅便开始吃。